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療法(PRP)
PRP(高濃度血小板血漿)是一種先進的再生療法,利用您自身血液中豐富的生長因子,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與再生。這項安全、免動刀治療,特別適用於退化性關節炎、慢性肌腱炎、足底筋膜炎等多種骨骼、肌肉與關節疾病。透過超音波導引技術,能夠清楚定位且精確地將PRP注射到需要修復的部位,大幅提升治療的安全與療效。
什麼是PRP?
PRP(Platelet-Rich Plasma,高濃度血小板血漿) 是一種先進的再生療法。透過抽取患者自身血液,經過離心技術濃縮,萃取出高濃度的血小板血漿,其中含有大量的 生長因子(如PDGF、TGF-β等)。這些生長因子能迅速啟動身體的自我修復機制,加速組織再生,達到:
- 緩解疼痛
- 修復受損的肌腱、韌帶、關節軟骨
- 改善功能、延緩退化
深入解析血小板製劑的6大再生修復「超能力」
血小板製劑之所以能有效促進組織修復,是因為其富含多種生長因子與活性物質。這些物質協同作用,賦予血小板製劑強大的再生能力:
促進軟骨細胞「活」起來:研究證實,血小板製劑能增加軟骨細胞的數量並減少其凋亡,讓軟骨更具生命力。
改善軟骨基質:血小板製劑能改善軟骨基質的結構,使其更緊密,就像為關節打造一個更穩固的避震器,緩解衝擊。
調節發炎因子:它具有強大的抗發炎作用,能抑制發炎因子的釋放,從源頭上減少疼痛,而非單純止痛。
啟動「細胞發電機」:血小板製劑可以修復受損的粒線體,幫助細胞恢復正常功能,從細胞層面延緩老化與退化。
抵抗「細胞老化」:它能誘導軟骨細胞的自噬作用,這是細胞對抗老化的防禦機制,有助於逆轉細胞老化。
改善關節的生物力學:透過增加軟骨厚度與改善關節潤滑,血小板製劑能改善關節的生物力學特性,讓活動更順暢。

PRP的核心特色
高安全性:PRP來自患者自體血液,無免疫排斥或過敏風險,安全性極高。
強效修復力:富含多種生長因子(如PDGF、TGF-β、FGF等),能協同促進細胞增生和組織修復,加速傷口癒合與組織再生。
抗炎與疼痛緩解:生長因子能減少發炎反應,幫助慢性疼痛患者取得長期舒緩效果。
微創療法:以針劑注射方式直接作用患部,無需開刀或住院,恢復期短,患者生活影響小。
適應症廣泛:適用於退化性關節炎、肌腱韌帶損傷、軟骨損傷及慢性疼痛,尤其對中輕度關節退化患者及運動傷害效果顯著。
天然自體療法:不含藥物、類固醇或化學成分,適合尋求天然療法者。
關節疼痛解方:PRP VS. 玻尿酸(HA)-原理、修復力、優缺點比一比 | ||||
項目 | HA(玻尿酸注射) |
PRP(高濃度血小板血漿) | ||
來源 | 醫療級玻尿酸製劑 | 自體血液抽取 → 離心濃縮製備 | ||
成分 | 高黏稠玻尿酸 | 血小板、高濃度生長因子(PDGF、TGF-β等) | ||
作用機制 | 提供關節潤滑、減震、短期減少摩擦 | 啟動再生修復,促進軟骨、肌腱、韌帶修復 | ||
修復力 | 無修復功能,僅潤滑減壓 ⭐⭐ | 促進組織再生,治本效果佳 ⭐⭐⭐⭐ | ||
疼痛改善 | 短期改善(3–6個月) ⭐⭐ | 持久且顯著(6–12個月以上) ⭐⭐⭐⭐ | ||
抗發炎 | 弱,無直接抗發炎作用 | 中等,可減少慢性發炎 | ||
適應症 | 輕中度退化性關節炎、關節乾澀 | 退化性關節炎、運動傷害、肌腱韌帶損傷 | ||
時效 | 約3–6個月 |
6–12個月甚至更久 |
PRP 治療流程
-6qdeoq.jpg)
健立醫療以「超音波導引精準注射」為其 PRP 療程的核心特色,旨在為患者提供安全、高效且個人化的醫療體驗。
- 專業諮詢與評估:醫師根據您的病情,判斷是否適合 PRP 療法。
- 採血:抽取少量血液,通常約 10-20c.c.。
- 離心濃縮:利用專業儀器將血液分離,萃取高濃度血小板。
- 精準注射:在超音波影像導引下,將 PRP 精準注射至患部。
在選擇治療方式前,最重要的是與醫師進行充分的溝通,評估個人的身體狀況、受傷程度以及預期效果,才能找到最適合的療程。
療程特色
01
免動刀、精準診斷
免動刀治療、術後恢復快,根據診斷結果、個人身體狀況與生活習慣,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方案。
02
自體來源、安全性高
來源自患者自身,排斥與感染風險低。
03
超音波導引精準注射
透過影像導引,將濃縮骨髓液精確注入受損區域,提升療效。
04
適應症廣泛
退化性關節炎、韌帶肌腱損傷、韌帶撕裂與退化等皆可應用。
常見問題
Q1: PRP適應症有哪些?
PRP的適應症非常廣泛,主要應用於骨科、復健科、運動醫學等領域:
- 退化性膝關節炎
- 五十肩、旋轉肌袖損傷、肩夾擠症候群
- 網球肘、高爾夫球肘
- 阿基里斯腱炎、足底筋膜炎
- 韌帶拉傷、慢性肌腱炎
- 術後修復(關節鏡、韌帶修補術後)
Q2: 影響PRP療效關鍵因素?
1. 注射劑量與品質:製備方式不同,濃度與活性差異大
2. 注射位置與技巧:是否精準導入病灶,決定修復效果
3. 患者本身條件:年齡、代謝狀態、組織損傷程度皆有影響
4. 正確診斷:若病因誤判,治療就可能止痛不治本
Q3: PRP治療會有副作用嗎?
PRP使用患者自身血液製作,副作用較少。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輕微腫脹、發紅或酸痛,通常3-7天內自然消退。若出現異常疼痛或持續腫脹,應立即就醫。
Q4: PRP 治療需要幾次?每次療程間隔多久?
一般建議3至4週施打一次,依病情嚴重程度與修復狀況調整,整個療程約需3至4次。
Q5: PRP 治療後多久會見效?
PRP 治療的效果並非立即見效的止痛針,它需要時間來啟動身體的修復機制。部分患者在數週內會感覺疼痛減輕,但組織的真正修復需要數月時間。因此,完整的療效通常會在 2-3 個月後逐漸顯現,並持續改善。
Q6: PRP與玻尿酸有何不同?
玻尿酸:提供短期潤滑、減少摩擦,但無法修復組織。
PRP:透過生長因子促進組織再生,兼具止痛與修復,效果更持久。
Q7: PRP 治療後需要注意什麼?
- 適度休息:治療後 2-3 天內應避免劇烈活動或運動,給予患部足夠的休息。
- 冰敷:如果感到疼痛或腫脹,可適度冰敷以緩解不適,但應避免過度冰敷影響發炎反應。
- 避免服用抗發炎藥物:治療後數日內,請避免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(NSAIDs),以免抑制血小板釋放生長因子,影響療效。
- 均衡飲食:多攝取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,有助於組織修復。
Q8: 誰不適合 PRP 治療?
- 血液疾病(如血小板功能異常、貧血、凝血功能障礙等)。
- 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。
- 患有活動性感染、敗血症或急性發炎。
- 癌症患者。
- 懷孕或哺乳期間的女性。
- 免疫系統疾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。
**本網站以介紹醫療新知與衛教宣導為目的。本內文名稱與仿單不同之處(部分為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介紹,或口語化之俗稱)僅供民眾理解參考;正式療程/儀器名稱、效果等,均以醫師親自說明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