豎脊肌平面阻斷術
「豎脊肌平面阻斷術(ESP Block)」是一種超音波導引的精準止痛注射,可有效緩解背痛、術後疼痛與帶狀皰疹神經痛。健立診所由骨科麻醉雙專科合作操作,安全、快速、恢復期短,特別適合慢性疼痛及無法停用抗凝血藥的患者。
什麼是豎脊肌平面阻斷術?
豎脊肌平面阻斷術(ESP Block)是一種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的精準止痛注射。醫師會將局部麻醉藥或合併少量類固醇,注射於「豎脊肌深層、椎骨橫突上方」的筋膜平面。這個平面就像一條「神經傳導高速公路」,藥液可順著筋膜間隙廣泛擴散,減少神經發炎與疼痛傳導。
它與傳統硬脊膜外注射不同,ESP Block 的注射位置更表淺、遠離脊髓與主要血管,安全性更高。對於凝血功能異常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、無法接受硬膜外注射的患者,ESP Block 是極佳替代方案。

適應症:哪些疼痛適合做 ESP Block?
豎脊肌平面阻斷術能有效緩解以下類型的疼痛:
✅ 胸腔、腹部手術後的術後疼痛
✅ 肋骨骨折造成的胸側疼痛
✅ 帶狀皰疹及帶狀皰疹後神經痛
✅ 慢性背痛(如脊椎關節炎、肌筋膜疼痛)
✅ 癌症相關胸腹部神經痛
✅ 部分腰椎手術後慢性疼痛
硬脊膜外注射 vs 豎脊肌平面阻斷術(ESP Block)比較表
項目 | 硬脊膜外注射(Epidural Steroid Injection, ESI) | 豎脊肌平面阻斷術(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, ESP Block) |
作用位置 | 靠近脊椎管內的神經根周圍(硬膜外腔)。 | 脊椎旁的肌筋膜層(Erector Spinae 平面)。 |
常見適應症 | 椎間盤突出、坐骨神經痛、椎管狹窄、神經根壓迫引起的放射痛。 | 胸腰椎手術後疼痛、肋骨骨折、背痛、帶狀皰疹後神經痛、慢性腰背痛。 |
施作方式 | 透過 X 光或超音波導引,將針尖置於硬脊膜外腔。 | 以超音波導引針頭進入豎脊肌深層筋膜平面。 |
止痛範圍 | 可覆蓋單節或多節脊神經分布區域。 | 止痛範圍廣泛,可涵蓋多節胸椎或腰椎神經。 |
藥物組成 | 類固醇 + 局部麻醉藥。 |
局部麻醉藥(有時加鎮痛藥或PRP)。 |
是否進入脊椎管內 | 是(靠近脊椎管硬膜外腔) | 否(位於肌肉筋膜平面外側,屬於「平面阻斷」)。 |
主要優點 | 可直接作用於神經根,快速減輕放射性神經痛。 | 非侵入性高、併發症少、操作相對安全、疼痛控制持久。 |
常見副作用或風險 | 短暫下肢麻木、頭痛、血壓下降、感染(罕見)。 | 局部酸脹感、暫時性肌肉無力,嚴重併發症極少。 |
恢復時間 | 通常30分鐘內可完成,當天可回家。 | 約20–30分鐘完成,幾乎無恢復期,可立即活動。 |
適合族群 | 神經壓迫型疼痛(如坐骨神經痛)。 | 肌筋膜或脊椎旁慢性疼痛族群。 |
手術優勢
- 安全邊界大:遠離脊髓腔與大血管,風險相對低。
- 覆蓋面積廣:胸椎到腰椎可一次照顧,多節段疼痛有利。
- 減少止痛藥:可降低術後阿片類/口服止痛藥需求,噁心嗜睡更少。
- 凝血風險友善:不適合硬膜外者,ESP常是替代方案。
- 即時見效:超音波即時看得到針尖與藥液擴散,定位精準。
可能副作用與風險
- 常見:注射處壓痛、短暫頭暈或低血壓。
- 罕見:氣胸、感染、局麻藥中毒(劑量過高或誤入血管時)。
- 效果變異:因個人體質,擴散不佳則止痛有限。
- 持續時間:多為數小時至數天;合併類固醇可到 1–2 週。慢性疼痛多需合併復健與口服藥物。
-2re206.webp)
豎脊肌平面阻斷術流程:
1️⃣ 醫師評估:詳細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,確認疼痛來源及是否適合施打。
2️⃣ 超音波導引:以即時影像確認注射平面及深度。
3️⃣ 局部消毒與注射:藥液沿筋膜間隙擴散,可即時看到影像變化。
4️⃣ 術後觀察:監測血壓與麻木感,約 30 分鐘後可回家休息。
在健立診所,我們重視「精準、安全、舒適」三大原則:
1. 超音波導引精準定位
全程由醫師使用高解析超音波,清楚辨識神經、血管與肌肉層,確保注射路徑安全、劑量分布均勻。
2. 多層次整合止痛策略,建議可搭配:
- SIS 超磁能治療儀 → 改善深層肌群張力
- PRP/PRF 再生修復療法 → 促進神經修復
3. 安全監控與個別化方案
健立診所治療全程由骨科專科及麻醉專科醫師合作操作,並配合完整生理監測。針對每位患者的病史、藥物使用、凝血功能進行風險評估,確保止痛與安全並重。
術後保養與注意事項
1️⃣ 當日注意
- 6~12 小時內可能出現局部麻木、下肢沉重或暫時無力,應避免自行走動或開車。
- 建議有陪同者協助移動。
- 若有低血壓或頭暈,應坐下休息並補充水分。
2️⃣ 1–3 天內
- 注射部位可能出現輕微痠痛,屬正常反應。
- 避免泡澡、三溫暖與按摩注射部位。
- 若使用類固醇,糖尿病患者需留意血糖變化。
3️⃣一週後
- 可恢復正常生活與工作。
- 若疼痛改善顯著,建議搭配核心肌群訓練或物理治療以延長療效。
療程特色
01
超音波精準導引、診斷
全程由醫師使用高解析超音波,清楚辨識神經、血管與肌肉層,確保注射路徑安全、劑量分布均勻。
02
跨科協作、個人化診療
由骨科專科及麻醉專科醫師合作操作,並配合完整生理監測。針對每位患者的病史、藥物使用、凝血功能進行風險評估,確保止痛與安全並重。
03
微創免動刀、低風險
治療以免動刀或微創為主,幫助患者能再低負擔、低風險下快速恢復日常生活。
常見問題
Q1:ESP Block和一般神經阻斷或硬膜外注射有什麼不同?
ESP Block是在肌肉與骨頭之間進行注射,位置更安全、風險更低。與硬膜外注射相比,不會深入脊髓腔,也較少造成血壓遽降或感染。
Q2:會傷到脊椎或神經嗎?
不會。健立診所全程使用超音波導引,清楚辨識神經走向與針頭路徑,可避免誤入血管或脊髓空間。
Q3:會不會有感染、出血或氣胸的風險?
所有注射治療都有微小風險,但 ESP Block 的注射層次淺且遠離重要器官。醫師會在術前評估凝血功能與身體狀況,並使用無菌技術操作,風險極低。
Q4:效果多久?一次就能好嗎?
若疼痛是急性炎症(如小關節急性發炎),一次治療可能完全改善。慢性疼痛則多需3~4 個月重複治療一次,效果可維持數週至數月。止痛緩解率若達 50–80% 即為成功注射,可搭配口服藥或物理治療提升效果。
Q5:帶狀皰疹神經痛適合做 ESP Block 嗎?
ESP Block 可緩解急性疼痛,但脊柱旁神經阻斷術可能更直接。醫師會依神經分布與疼痛位置評估最合適方案。
Q6:注射完當天可以活動嗎?
Q7:對於有凝血功能異常或服用抗凝血藥的長者,可以施打嗎?
可。ESP Block 注射層淺、遠離血管與脊髓,是相對安全且推薦的止痛選擇。
但仍需由醫師個別評估後決定。
Q8:這項治療能根治疼痛嗎?
ESP Block 主要控制神經發炎與疼痛傳導,非結構性問題的根治方式。但可讓患者在止痛狀態下進行復健或再生治療,進而改善長期生活品質。
#帶狀皰疹 #慢性疼痛 #豎脊肌 #ESP Block
**本網站以介紹醫療新知與衛教宣導為目的。本內文名稱與仿單不同之處(部分為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介紹,或口語化之俗稱)僅供民眾理解參考;正式療程/儀器名稱、效果等,均以醫師親自說明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