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快樂腸胃鏡」一站式篩檢
「快樂腸胃鏡」的核心是由內視鏡專家林峰年醫師親自操作,憑藉其豐富的腸胃內視鏡經驗,無論選擇有無麻醉,也能有效降低檢查過程中的不適與壓力,讓您能更安心、輕鬆地完成檢查,為自己的消化道健康把關,有效預防大腸癌等重大疾病的發生。

面對台灣大腸癌連續多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的現狀,定期腸胃鏡檢查已成為每個人都不可忽視的健康課題。
許多人一聽到「腸胃鏡檢查」就感到恐懼,主要原因就是對檢查過程不適感的想像。然而,面對台灣大腸癌連續多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的現狀,定期腸胃鏡檢查已成為每個人都不可忽視的健康課題。
為什麼要做腸胃鏡?預防胃癌與大腸癌的第一道防線
腸胃鏡檢查是透過內視鏡直接觀察消化道(包括食道、胃、十二指腸和大腸)黏膜狀況,能有效診斷發炎、潰瘍、息肉、腫瘤等病灶,並可即時切除息肉或進行組織切片,是預防和早期發現胃癌、大腸癌、食道癌的關鍵檢查工具。
腸胃鏡檢查的價值不僅在於診斷,更在於它能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和進展。這也是為什麼面對台灣大腸癌的嚴峻挑戰,腸胃鏡檢查顯得尤其重要!
- 大腸癌的早期發現與治療: 大腸癌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。腸胃鏡能直接觀察腸道黏膜,發現微小的大腸息肉(尤其是腺瘤性息肉,是日後癌變的主要來源)或早期癌變,並在檢查當下立即切除。早期發現並處理,能大幅提高治癒率,甚至避免癌症的發生。
- 精準診斷各種消化道疾病: 除了大腸癌,還能診斷食道癌、胃癌、胃潰瘍、發炎、出血等問題,提供醫師最直接的診斷依據。
- 即時處置,避免多次就醫: 檢查過程中,若發現息肉可直接切除;若有可疑病灶,可立即進行活組織切片,大幅減少患者再次就醫的麻煩和時間成本。
- 降低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: 根據實證研究,定期大腸鏡檢查可顯著降低晚期大腸癌的發生率及大腸癌死亡率,是真正能「防癌」的利器。

如何克服對腸胃鏡檢查的恐懼及不適感?
- 選擇無痛舒眠腸胃鏡檢查
採用靜脈注射鎮靜麻醉,使受檢者在半睡眠或全睡眠狀態下完成檢查,幾乎無痛且無記憶感,減少焦慮與不適。 - 充分了解檢查流程與準備
事先了解檢查步驟、飲食調整及清腸方式,能降低未知帶來的恐懼感。專業醫護會提供清腸藥服用指導,並針對個人體質調整,讓準備過程更順利。 - 選擇經驗豐富的醫師
醫師技術熟練能縮短檢查時間,減少內視鏡在體內的牽拉與不適感,提升檢查舒適度。 - 現代檢查技術與設備進步
現今腸胃鏡設備與檢查技術不斷改良,檢查時間短且精準,搭配無痛麻醉,整體體驗大幅提升。
在健立診所,林峰年醫師憑藉其精湛的技術與對細節的極致追求,為您帶來顛覆性的「快樂腸胃鏡」檢查體驗。讓您在輕鬆、舒適的過程中,完成精準的檢查,告別過去對胃鏡檢查的恐懼與不適!

1. 醫龍級專業技術,無死角檢查
林醫師不僅精通胃部檢查,對於大腸的各大部位(盲腸、結腸、直腸)亦進行細膩全面的檢查,確保每個細節都不被忽略:
- 盲腸至升結腸:檢視發炎及息肉生成
- 橫結腸與降結腸:評估蠕動與內容物殘留
- 乙狀結腸與直腸:聚焦易忽略處,如皺襞陰影與早期腫瘤發展區
2. 技術突破:胃皺襞全視角掃描
- 多角度翻轉與胃皺襞展開術:林醫師運用獨特手法,將胃壁的皺襞溫柔展開,利用內視鏡的多角度翻轉能力,確保能清晰檢視每一個角落,避免錯過微小病灶,如息肉或早期病變,讓每個細節都無所遁形。
- 動態影像分析與組織彈性評估:除了肉眼觀察,林醫師還會結合先進影像技術,即時分析胃部黏膜細微變化,助於早期、準確地發現潛在問題。
3. 無痛順腸術:無憂檢查,舒適體驗
· 在麻醉醫師的專業照護下,患者可享受無痛檢查,就像輕鬆入睡,醒來時檢查已經完成,顯著減少傳統內視鏡檢查所帶來的不適與焦慮。
· 若選擇不麻醉,亦可放心交給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林峰年醫師操刀,其精準溫和的操作技巧,能有效降低檢查中的不適與壓力,讓您安心完成檢查。
4. 息肉檢查、切除、化驗一站式服務
· 全面檢查,精準發現:精確發現息肉及早期病變,避免傳統分步驟進行的繁瑣過程。
· 息肉切除與化驗即時跟進:若發現息肉,無需等待第二次預約,可以立刻進行切除和化驗,省去再來回奔波的時間與精力。
· 提高效率,減少等待:所有檢查和治療都在同一場次完成,縮短診療過程,回到日常生活不再拖延。
快樂腸胃鏡篩檢特色
01
全方位提升舒適度
林峰年醫師擁有豐富腸胃內視鏡經驗,操作細膩,能有效減少腸胃牽扯不適,無論有無麻醉都能提升檢查舒適度。
02
一站式處理:息肉發現即切除及送驗
若發現息肉或可疑病灶,當場即可進行切除與病理檢查,無需額外預約或手術,節省時間,快速安心。
03
醫龍級技術操作提升精準度
運用胃皺襞展開術與多角度翻轉,清晰掃描胃部每個角落,搭配高階內視鏡光學強化技術,提升早期癌前病變的辨識率。
04
採高階影像作業系統
結合高清畫質與穩定操作系統,減少檢查盲區與漏診風險,進行精密治療(如息肉切除、止血)更安全有效。

腸胃鏡檢查推薦族群
一、有明顯消化道症狀者
- 上腹部不適或疼痛
- 長期有胃酸逆流或胃食道逆流症狀
- 感覺吞嚥困難
- 出現消化道出血跡象
- 排便習慣改變
- 不明原因的食慾不振或體重減輕
- 貧血
二、有潛在健康問題者
- 被診斷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潰瘍的患者: 這些病灶若長期存在或反覆發作,可能增加癌變風險,需要定期追蹤。
- 大腸息肉病史: 過去曾發現或切除過大腸息肉(特別是腺瘤性息肉)的患者,需依醫囑定期回診追蹤,因為息肉有復發或產生新息肉的可能。
三、有家族史或高風險者
若您符合上述任一情況,建議您儘早與您的醫師討論,評估是否需要進行腸胃鏡檢查,為自己的消化道健康把關。
常見問題
Q:為什麼需要做腸胃鏡檢查?
- 診斷疾病: 對於不明原因的腹痛、胃食道逆流、消化不良、吞嚥困難、體重減輕、貧血、排便習慣改變、血便或黑便等症狀,腸胃鏡能直接觀察食道、胃、十二指腸及大腸黏膜的狀況,找出病因。
- 息肉切除: 在大腸鏡檢查時,如果發現息肉,可以直接進行切除,預防息肉進一步發展成癌症。
- 止血: 對於消化道出血,可以在檢查時同步進行止血治療。
- 切片檢查: 當發現異常病灶時,可以取出組織進行病理化驗,確認是否為惡性腫瘤或其他疾病。
- 追蹤: 對於某些疾病(如:潰瘍性結腸炎、克隆氏症、胃癌或大腸癌術後),腸胃鏡是定期追蹤病情的有效方式。
Q:腸胃鏡檢查會不會很痛?
· 為讓檢查更輕鬆、安心,無痛腸胃鏡(舒眠麻醉)是常見的選項,由麻醉醫師施打靜脈鎮靜或少量麻醉藥物,讓受檢者在淺眠狀態下完成檢查,大幅降低不適感,醒來後通常不會有檢查過程的記憶。
· 若不想麻醉,內視鏡專家林峰年醫師以多年豐富經驗與精準溫和的操作技巧,即使在非麻醉狀態下,也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適與緊張,讓檢查過程順暢完成。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醫師討論,選擇適合您的檢查方式。
Q:什麼情況下會建議大腸鏡和胃鏡同步進行?
儘管胃鏡和大腸鏡可以分開做,但在某些情況下,醫師也可能建議您同時進行胃鏡和大腸鏡:
- 節省時間和麻醉次數: 對於時間寶貴或希望一次性完成檢查的人,同時進行可以省去兩次準備和麻醉的麻煩。
- 全身性症狀: 如果您有不明原因的貧血、體重減輕或多個消化道症狀,醫師可能需要全面評估整個消化道。
Q:瀉劑一定要喝嗎?會很難受嗎?
· 瀉劑的作用是徹底排空腸道內的糞便,讓醫師能清晰地看到腸壁。如果清腸不乾淨,可能會導致檢查時間拉長、檢查不完全,甚至需要重新安排檢查。
· 雖然清腸過程會有些不舒服,但這是確保檢查準確性不可或缺的一步,請務必堅持完成。
Q:檢查前需要做什麼準備?
- 胃鏡: 通常需要禁食8小時(包括水、食物)。
- 大腸鏡: 準備程序較為複雜,通常包括:
低渣飲食: 檢查前2-3天開始食用低纖維、好消化的食物,避免高纖蔬菜、水果、堅果、全穀類等。
清腸劑: 檢查前一天或當天,需按照醫師指示服用清腸劑,並補充大量水分,直到排出清澈糞水為止。這一步驟非常重要,如果腸道沒有清潔乾淨,可能會影響檢查的準確性。
Q:檢查後要注意什麼?
- 無痛檢查: 由於有麻醉藥物影響,檢查後切勿自行開車或從事需要高度專注力的活動。建議由親友陪同返家。
- 飲食: 檢查後數小時內,可能會感覺腹脹或輕微腹痛,這是正常的。建議從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開始,例如稀飯、白吐司等,避免刺激性食物。
- 觀察排便: 如果有切片或息肉切除,檢查後幾天可能會出現少量血便,這是正常的。但如果出血量大、持續出血或出現嚴重腹痛、發燒等症狀,請立即就醫。
- 避免劇烈活動: 檢查後2-3天內,避免劇烈運動或提重物,尤其是有息肉切除者,以免增加出血風險。
**本網站以介紹醫療新知與衛教宣導為目的。本內文名稱與仿單不同之處(部分為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介紹,或口語化之俗稱)僅供民眾理解參考;正式療程/儀器名稱、效果等,均以醫師親自說明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