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是退化性關節炎高風險群

2025-03-19

為何女性是退化性關節炎高風險群?

骨性膝關節炎,也稱退化性膝關節炎(Osteoarthritis, OA)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,主要是由於關節軟骨的退化或損傷引起。這會導致關節表面變得粗糙,失去原有的彈性和滑順度,並可能引發關節疼痛、僵硬和活動受限。此症狀常見於50歲以上族群,尤其是女性及肥胖者更容易罹患。這是基於女性在更年期後,體內雌激素水平逐漸下降,可能會影響骨骼健康,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,也會使關節軟骨更容易退化。同時,女性的骨盆結構通常較寬,並且膝關節角度與男性不同,這樣的結構可能會增加膝蓋的壓力,促使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。

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特徵:

  1. 軟骨退化:關節的軟骨逐漸磨損,導致骨頭之間的摩擦增大,影響關節運動。
  2. 骨刺形成:為了補償軟骨損失,骨頭可能會在關節邊緣形成骨刺,這會加重關節的疼痛與不適。
  3. 關節僵硬與疼痛:尤其是活動後或早晨起床時,關節常會感到僵硬和疼痛,隨著活動可能有所緩解,但重複的使用會加重不適。
  4. 活動受限:隨著病情進展,關節的活動範圍可能會減少,影響日常生活中的活動能力。

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成因:

老化:隨著年齡增長,膝關節的軟骨會逐漸磨損。

體重過重:過重的體重會給膝關節帶來額外的負擔,增加關節磨損。

過度使用:長期的過度負重或運動,會導致膝關節損傷。

曾經受傷:膝關節的舊傷可能會加速退化過程。

風濕免疫性疾病:如類風濕關節炎等會加速膝關節退化。

膝關節退化的分級:

1級:疑似關節間隙狹窄,懷疑骨刺生成

2級:關節間隙輕微狹窄,可見骨刺生成

3級:關節間隙明顯狹窄,多處明顯骨刺生成

4級:關節間隙消失,硬骨磨損變形

針劑注射-軟骨素、B12、胺基酸適時補充膝關節修保養元素。

超音波導引關節注射-透過即時超音波導引下注入自體PRF高濃度血纖維蛋白,促進軟骨修復及新生,減少發炎及疼痛。(進一步了解)

物理治療-高強度磁能治療 : 止痛消炎,改善血行,放鬆緊張的肌肉。

1對1徒手-徒手治療:肌力訓練,增加關節穩定度,膝蓋變得更耐用。

關節內視鏡-軟骨修補再生術,舒眠麻醉後經骨科醫師執行手術後搭配PRF再生效果更好。

四招膝關節術後運動:強化膝關節,恢復活動力

術後適當的運動能有效強化膝關節周圍的肌肉,幫助減少膝關節負擔、促進康復。以下是四種推薦的運動,對膝關節術後的恢復非常有幫助:

1. 伸展大腿後側肌群(Hamstring Muscle)-拉伸大腿後側肌肉有助於減少膝關節的前後張力,減輕膝蓋壓力。

2. 伸展外側髂脛束(Iliotibial Band)-透過拉筋動作來伸展髂脛束,改善膝關節內外張力,讓關節活動更流暢。

3. 訓練股四頭肌(Quadriceps Muscle)-股四頭肌是支撐膝關節的重要肌肉,強化它可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度,使膝蓋更耐用。

4. 水中行走或游泳-水中活動是低衝擊的運動,水的浮力可以減少膝關節的負擔,適合術後恢復期進行。

如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?

預防膝蓋退化性關節炎(膝關節退化)的關鍵在於維護膝關節的健康,減少過度使用及損傷,並加強相關肌肉的力量來支撐膝關節。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預防方法:

1. 維持健康體重:過重的體重會加重膝關節的壓力,特別是膝蓋承受大量重量時容易導致軟骨磨損。

2. 適當運動與增強肌肉-選擇如游泳、水中走路或騎自行車等低衝擊運動,這些運動對膝關節的壓力相對較小,有助於加強肌肉並維持關節健康。

3. 避免過度負重與過度使用-長時間站立、走路或承重工作會增加膝關節的負擔,避免高強度運動,過度激烈的運動,會加重膝蓋的負擔。

4. 定期進行關節檢查-對於有膝關節病史或年齡較大的族群,建議定期檢查早期發現退化跡象,並進行適當的干預,可以有效延緩退化過程。(進一步了解)


 #膝蓋   #關節    #軟骨素   #PRF  #退化性關節炎 #肌少症  #骨質疏鬆